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找回密碼
 加入
查看: 214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轉載] 爬文御用Ⅰ 地形篇 = =+(我太閒?!...)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5/8/2006 10:20 AM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為了方便查詢 我從知識+ 一個一個慢慢找
因為地形實在很多 可能有些漏掉 可以的話就幫忙補充~
但也因為太多 所以俺先列一下目錄....
還有...關於基本的那些我就不再詳解了...(好懶...)


《目錄》
1.相對高度與絕對高度
2.世界五大地形
3.形成作用力
4.岩泥地形
5.石灰岩地形
6.海蝕地形
7.風成地形
8.冰河地形
9.崩壞地形
10.江河地形
11.山岳地形
12.丹霞地形
13.沙漠&戈壁
14.峽角與灣澳
15.綠洲
16.河口
17.沙丘
18.補充
19.曲流與河接
20.峽灣地形
21.海積地形
22.搶水地形(襲奪)
23.潟湖地形
24.湖泊地形


1.何謂絕對高度?相對高度?

  絕對高度即『海拔』;相對高度即『與附近高度相比的落差』。

  在台灣,台地的絕對高度通常都在100~1000公尺之間,而相對高度通常都是頂部平坦、兩側陡斜。若是相對高度的特徵同於台地,但絕對高度高於1000公尺,這樣就是高原了。


2.世界五大地形通常是指:

  山地、高原、丘陵、平原、盆地。


3.如果形成的作用力來分類地形:

  大概可以分為~河流地形、海岸地形、火山地形、冰河地形、風成地形、石灰岩地形。


4.特殊地形~月世界【青灰岩的泥岩地形】:

  月世界的地質年代約有500萬年,約在200萬年前月世界地區原為丘陵地形,二仁溪河谷寬闊,河床上有2-10公尺的礫石層。後來地層變動,陸地上升,河床亦上升約100公尺。河床的原床緩慢堆積現象,突然因這種陸升或海降作用而轉趨活躍,開始地形上的「回春作用」。二仁溪急速下切作用,表面礫石層被沖刷入海,露出下層的泥岩層。而其厚達4000公尺的泥岩層,代表了台南、高雄地區在古代是深達數千公尺的深海,歷經滄海桑田,終於上升成為陸地,再經海進、海退、河川沉積和沖蝕、風化,終於造就這片崢嶸突兀的惡地景觀。

  而龍崎的惡地形不僅僅是泥岩層,其突出在泥岩層脊頂之成列、且兩側被河流切割平整的切面之大礫石,所形成之「龍脊」地形,及與之相平行的青灰岩山脊走勢,即可看出河流沖刷的方向。以及在泥岩層中成規則性、層次清晰、相互平行的礫石層景觀,是上升過程中推擠而成的。這些存在泥岩層中或上的礫石特殊景觀,證明了月世界惡地形,從500萬年前的表層礫石經沖刷後,變動成如今之惡地景觀,正是月世界目前所見之地形、地質形成之歷史脈絡與痕跡的證據,見證了月世界的地質生命。所以,該景觀是具有極為重要的自然景觀意義與價值的,應該先予以保留評估後角色定位,再予以保存。

  綜合上述,龍崎的地形景觀具有如下特性~

(A)未經破壞具完整性與連慣性的環繞基地的視覺效果。

(B)龍脊尾端,未被沖刷黏結凝固的礫岩,及泥岩層中成列且相戶平行的礫石層造成的特殊景觀,見證了地層變動與經過沖刷的地質活動過程的重要地質形成的歷史與,值得列為自然環境特殊景觀保存地區。

(C)惡地形景觀即位於道路與廠區的旁邊,可及性高,觀察與接觸相當容易,地形特殊現象觀察容易。


5.石灰岩地形(溶蝕地形):

  常發生於多雨、節理發達、溶蝕作用盛行的石灰岩地區。該種地形最早在克羅埃西亞喀斯特高原做有系統的研究,因此又稱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地形在中國雲貴高原和法國中央山地等地亦相當發達,臺灣東部及南部的一些隆起珊瑚礁,如高雄柴山、恆春台地等,也可見許多具體而微的石灰岩地形。

〔溶蝕作用〕
  雨水和河水吸收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石灰岩中的碳酸鈣與之接觸經碳酸化作用後,變成溶於水的碳酸氫鈣,而被溶解帶走的過程,稱為溶蝕作用。

〔石灰岩地形的特徵〕
  經由溶蝕作用所造成的地形,稱為石灰岩地形,和其他作用所成的地形有別,具有以下的特徵~

一、地下伏流發達--

  石灰岩地區的雨水或河水,常沿著岩層的節理或裂縫溶蝕,導致裂隙擴大,雨水和河水乃順裂隙向下滲漏,地面部分河床因而乾涸,造成乾谷;河水潛入地下,形成伏流。在雲貴高原裏,地下伏流即相當普遍。

二、地面崎嶇不平--

  石灰岩地形的縫隙,經長時間的溶蝕,或形成長而深的岩溝;或蝕成狀如漏斗的圓形窪地,地表被這些岩溝與窪地分割得相當破碎,地面因此高低不平,崎嶇難行。當溶蝕作用繼續進行,岩溝與窪地將持續擴大,地表只剩下比較堅硬的岩層,形成石林或峰林。

三、地下洞穴發達--

  雨水或河水沿裂隙進入地下,在岩層中長期溶蝕形成洞穴。洞穴內含碳酸氫鈣溶液從岩層中滲出時,部分的水被蒸發,碳酸氫鈣被還原成二氧化碳和碳酸鈣,二氧化碳隨空氣逸走,碳酸鈣則在洞穴中堆積,形成鐘乳石、石筍、石柱等景觀。有些地區的鐘乳石,其成長速度平均每百年才增加一公分,這些充滿奇岩怪石的洞穴,常成為人們觀光旅遊的去處。


  一般而言,石灰岩地形發達的地區,地表崎嶇、土壤貧瘠,農業發展深受限制,唯有溶蝕形成的盆地,如雲貴高原上的壩子,成為人口產業聚集的地方。


6.海蝕地形:

  海水運動對陸地造成的破壞,稱為海蝕作用(sea erosion)。常見的海蝕地形有海蝕崖(sea cliff)、海蝕台(abrasion platform)、海蝕洞(sea cave)、海蝕柱(stack)等。著名的野柳風景區,有非常發達的海蝕地形。

〔海蝕崖〕
  波浪是造就海岸地形的藝術家。海岸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崖,稱為海蝕崖。海蝕崖的下方常會因海蝕作用成為海蝕凹壁(notch),多節理的凹壁則常發育成海蝕洞>。晚期時,海蝕崖逐漸後退,崖的下方會形成海蝕平台。台灣北部海岸有非常壯觀的海崖景觀。

〔海蝕台〕
  海蝕崖經海浪不斷地沖刷會逐漸崩退,形成幾與海平面等高的平坦岩床,稱為海蝕台。一般的海蝕台略向海的方向傾斜,並經常散希著許多由海蝕崖上崩落的岩塊。

  台灣東北海岸及花東海岸常可看到海蝕台的地形。海蝕作用加上風化及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平坦岩床,則稱為海蝕棚(wave cut bench)。在台灣北部的和平島及野柳都可以看到海蝕棚地形,當地人稱之為豆腐岩。

〔海蝕柱〕
  常岬角地區的海蝕洞被貫穿時,就形成海蝕洞門(sea arch)。海蝕洞門頂部崩塌後,海面上常會留有凸出的岩礁,稱為海蝕柱或顥礁。沙勞越的米里(Miri)海邊有海蝕柱地形;台灣北部石門村的石門是一個海蝕洞門。


7.風成地形:

  外營力形成的一種地形,藉由風,將物體[移動]後而產生的地形。
有風蝕地形,風將物體帶走,如石質沙漠,礫質沙漠;還有風積地形,風將物體帶來堆積,如砂質沙漠。


8.冰河地形:

  高緯和高山地帶,氣候寒冷而積雪不消,一定厚度的積雪經過積壓形成冰河冰,在壓力和重力的影響下開始移動,形成冰河。全世界冰河大部分為極區的大陸冰河,其餘則為高山地帶的山岳冰河。臺灣位處低緯,除高山地區偶見飄雪外,冰河地形對我們而言極為陌生,但隨著資訊的傳播,亦可欣賞與瞭解冰河地形。

〔冰河作用〕
  冰河形成時,其底部受壓融解的水常流入岩石裂隙,因凍裂作用使得冰河床產生破碎岩塊,破碎岩塊隨著冰河移動,與冰河一起侵蝕冰河床及其兩側的岩層,產生不同冰蝕地形。當冰河進入較暖和的地區而消融後,這些被冰河搬運的碎屑物便產生堆積,形成冰積地形。這些冰積地形的特徵為大小混雜、稜角明顯、沒有層理,與一般河流堆積迥異,其所發育的土壤大多貧瘠,不利農業發展。

〔冰河地形〕
  山岳冰河源頭因冰雪壓力和侵蝕形成的凹地,稱為冰斗。冰斗若積水成湖,則稱為冰斗湖,如天山的天池,即為冰斗積水而成的湖泊。冰河自冰斗往下移動,由於下蝕與側蝕的結果,使得冰河經過的山谷兩側,谷壁陡峭,谷底平坦呈U形狀,故稱U型谷,與一般河流的V型谷顯著不同。待冰融化後,冰河槽常積水成為狹長狀的槽湖,如瑞士的日內瓦湖。U型谷若遇沿海陸地下沈,海平面上升,則海水侵入U型谷,形成峽灣,如挪威西部索爾峽灣,長達16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峽灣。

  不管大陸冰河或山岳冰河,冰河融解後大量冰磧在原地堆積形成冰磧平原。冰磧平原的外緣、冰河內部細小的沙土,亦會隨著融解後的冰水再往外流出堆積,形成冰河外洗平原,如德國北部的平原。  

  冰河作用不僅造成許多壯麗的湖光山色,提供人們接近自然、崇尚自然的機會,同時透過冰河的長期研究,亦有助於瞭解古氣候的特徵,以作為預測氣候變遷的重要依據。

9.崩壞地形:

  地表風化物質因重力作用而生崩落移動之現象,稱為塊體崩壞(mass wasting),簡稱崩壞。在崩壞地形的演育,影響的因素有重力、水分、坡度、冰凍、超荷重、誘發力等。而崩壞地形的演育可分成三階段,舉地滑來作說明。

〔第一階段〕
  雨開始下,上面岩塊向下推擠,岩塊大規模向下移動,末端呈現波狀起伏。

〔第二階段〕
  若雨勢不止且越下越大,地表原本波浪起伏狀將被雨水沖平,且帶大量的岩塊到下游去。而且原本波狀起伏越大者將會有更多的物質被沖往下游。

〔第三階段〕
  若雨勢繼續增加,則會將大量的岩屑泥塊沖往下游,造成災害。


簡單說==>

  崩壞作用的定義:地表風化物質受重力作用而沿坡滑移。
  崩壞作用的成因:主要因素:塊體重量、地面坡度、水分含量。
  自然誘因:地震、生物切齒、寒冷區凍融作用。
  人為誘因:爆炸、開鑿。

崩壞作用詳解


10.江河地形:

  地球的陸地,一般可分為水平地形和垂直地形。水平地形中,在地面上,有高山,有深谷;在深谷的地方,常常形成江河;江河的發源處,叫河源,入海處叫河口。


11.山岳地形:

  因為受到構造運動的作用, 海拔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的地區;二千公尺以上的高山為普遍的山岳景觀,如五嶽(南湖大山、北大武山、秀姑巒山、雪山及玉山)、三尖(中央尖山、大霸尖山及達芬尖山)都是台灣的名山,常形成獨立的山勢或為連峰亙相連。其他一千至二千公尺的中級山,亦有特殊的山岳景觀。另一類的山岳則是由火山作用所形成,如七星山、大屯山,具有另一種景觀的特色。

12.丹霞地形:

  丹霞山屬丹霞地貌。丹霞地形一詞早見於1939年。由於似桂林的喀斯特地形,故有稱「假喀斯特地形」。1961年中國地理學家黃進提出「丹霞地貌是由水平或變動很輕微的厚層紅色砂岩、礫岩所構成,因岩層成塊狀結構和富有易於透水的垂查節理,經流水向下侵蝕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陡削的峰林或方山地形。」經過學者多年反覆討論,定義丹霞地形為以赤壁丹崖為特徵的紅色陸相碎屑岩地貌。」

  丹霞地貌不單只出現於廣東丹霞山,據黃進統計全國丹霞地貌共有489處之多。分佈於熱帶濕潤區、溫帶濕潤區、半濕潤區、半乾旱和乾旱區、青藏高原高寒區等廣泛地區。以省計甘肅、江西、四川、廣東丹霞地貌區數目最多。

  由於丹霞山是紅色砂岩、礫岩所構成,所以華南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曾昭璇稱之為紅石公園,以媲美美國黃石公圍,值得向中外遊人推廣。

  根據地質學家們考察研究,這裏早在一億多年以前是一個低窪的山間盆地。由於洪水的作用,周圍山上被風化剝蝕的泥石砂礫,不斷被沖刷到盆地之中積澱下來,形成了厚達二千多公尺的沉積層。在漫長的年代裏沉積層變成堅硬的岩石。當時,這裏的氣候又幹又熱,在盆地中,沉積的碎屑物質經過強烈的氧化作用,所含的鐵質生成大量紅色的氧化鐵,因而使整個岩層變成赤紅色。以後,由於地殼的抬升作用,使整個盆地中的沈積岩體不斷上升,並開始受到自然風化侵蝕的切割。這些沉岩體的岩層傾角不大,垂直裂隙比較多,當外界的侵蝕作用通過兩條或幾條垂直的裂隙發展的時候,岩石四周岩塊會因重力作用沿裂隙面崩塌,中間殘存下來的岩石就成為孤峰光柱,巍然聳立,高達數十至近百公尺。例如形似寶塔,亭亭玉立的神女峰;形似錐狀,岩壁如削的仙釣台和形如倒錐狀,危峰孤峙的大王峰。而當侵蝕沿一條裂隙作用時,就會形成單面絕壁和倒石堆。如接筍峰下的雲窩諸勝景,就是由一些巨大岩塊自然壘疊而成。山崖面似刀劈,似城垣,高數十公尺至百餘公尺,雄峙石堆之旁。
此外,這些砂質沈積岩中還常常會有大量的碳酸鈣沉澱,它們很容易被雨水溶蝕,而形成類似石灰岩地區的岩溶地形。千百年來,這塊巨大的紅色砂礫岩體在自然界的鬼斧神工的雕琢下,終於發育成了紅色的方山、奇峰、赤壁、岩洞,漸漸形成了峭立挺秀的峰巒和各種嶙峋怪異的石景,構成了丹霞地貌所特有的地貌類型。


13.沙漠&戈壁地形:

  在海邊、湖岸、河谷,巖石崩碎造成的沙子在岸邊舖成了沙灘,隨著風的吹揚,沙子被帶到岸上堆成一個個沙丘。當很多沙丘連成一片時,就成了沙漠。

  風是沙漠的制造者,海邊、湖岸、河谷則是沙的供應地。那裡地表沒有植物生長,風很容易把它們吹走;乾涸了的海、河,更是沙礫的大倉庫。今天的許多大沙漠,都是乾涸了的古代河、海裡的沙礫被風力搬運來造成的。一切地表裸露、氣候乾燥的地方,都是造成沙漠的良好場所。如果人把地面的森林、草原、水利設施破壞了,使土地乾旱、裸露,當然也會促成沙漠的出現。

  沙漠的形成還與地形有關。沙子在陡峭的山坡上是積存不住的,只有在比較平緩的地方才能廣闊地分佈,因此沙漠地區多半是高原或盆地。

  沙漠形成的過程也是不斷擴張的過程。沙漠中的微細塵土被風吹得很高很遠,我國華北和西北的黃土就是這種塵土的堆積。較粗的沙子在風大時揚起,風小時又落下來,形成一個個沙丘,順著風向緩慢地移動。在內蒙古和陝甘寧一帶,一般沙丘每年前進5米,快的達15~20米。這種流沙的面積在我國約有27萬平方千米。

  沙子被吹走了,留下來的是光禿的石灘和大塊的礫石,這就是常說的戈壁。實際上,戈壁並沒有沙,但卻是沙的補給站。在那裡,太陽直接曬著光禿禿的巖石,到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像玻璃驟冷驟熱會炸裂一樣,巖石迅速地崩碎了,從大塊變成小塊,從小塊變成沙粒,馬上又被風吹走,滿足沙漠擴張的需要。


14.峽角與灣澳:

  伸出海中之陸地尖端部分,稱為岬角。岬是由波浪侵蝕作用所形成的。當波浪接近海岸的時候,海岸中抗蝕力較弱的岩石便會被波峰漸漸地遭到侵蝕,而抗蝕力較強的岩石因比抗蝕力弱的岩石堅硬,因此遭受波浪侵蝕的程度便會較抗蝕力弱的岩石少。當經過一段時間後,海岸中的抗蝕力弱岩石便會陷入於海岸之中,形成了海灣:而因煀抗蝕力悤的岩石沒有遭到太大的侵蝕,因此能突出於海岸中,形成了岬。而由海灣及岬組成的海岸,則會令海岸形成鋸齒狀的模樣。

  灣即海灣(gulf,bay)是海洋的一部份深入大陸,其深度和寬度逐漸變淺變窄的水域,如渤海灣、哈得孫灣和波斯灣。澳(cove)又稱小灣,是海岸中小規模的彎入,與岬相對,通常指具有海崖,而且開口較狹,略呈圓形或半圓形的海面侵入陸地部分,今已更廣義的採用,不限於上述原則。


15.綠洲:

  當沙漠下雨時,雨水會滲透到沙子的縫隙中,而跑到沙漠地面下的岩石縫裡;如果水沿著岩石縫向低的地方流到窪地,就變成泉水,若一旦流出地表,滋潤後的沙漠,利於植物的生長,漸漸地就形成綠洲了。

16.河口地形:

  河川搬運的泥沙入海後,受沿岸潮流、季風的影響,在河口堆積成沙嘴。沙嘴形態隨著海、河營力的消長而變化;冬季風強浪大, 河川水量少,漂沙受潮流、波浪頂托搬運,造成寬且長的沙嘴,甚至將河口掩蓋阻塞,形成沒口溪。夏季暴雨或颱風氾洪時,河口沙嘴即會被沖失或縮短,至洪水退後,沙嘴又慢慢堆積、加長回復原貌。

〔潮曲流〕
  沙嘴影響河流出海方向,形成潮曲流。

〔潟湖〕
  而沙嘴與陸地圍成的水域,即為潟湖。

〔珊瑚遺礁地形〕
  珊瑚礁海岸的形成,主要是造礁珊瑚和共生藻相互依存作用下所建造的結構。本縣沿岸的珊瑚礁是無生命的遺礁層,經測定所得年代距今約六千多年,分佈的範圍頗為廣泛。

〔潮池〕
退潮時裸露的礁層呈現深淺、大小不一與外海相通的海蝕溝及潮池。


17.沙丘地形:

  沙丘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於風積作用。本縣的海岸地形中,最獨特的景觀是綿長的沙丘群。其中以觀音鄉的草漯沙丘最為發達而名冠全台。

〔新月沙丘〕 
  沙丘的類型是以和風向平行的縱沙丘為主,風向垂直的橫沙丘,盛行風極強時形成的新月沙丘、單一風向的鯨背沙丘等。

〔土柱〕 
  沙灘的景觀則是沙粒被風吹襲時遇阻擋物形成的土指、土柱甚為特別。防沙籬能攔截飛沙,使跳躍的沙子堆積下來,避免沙丘內移。


18.補充:

  以地命名:在台灣,移民遷入定居,常以該地的地形特徵做為命名的根據,藉此我們可以了解移民落跡當時的原地形景觀。

Ex1~
  在台灣的地名中,凡使用「尖」、「凸」、「凹」、「崎」、「崙」、「墩」、「崁」、「垵」、「埒」、「壢」、「底」、「窩」、「湖」、「灣」、「洋」、「坪」等字者,多因視其起伏的狀態而命名的。

Ex2~
  有「澳」、「角」、「頭」、「鼻」字者係在岬腳之處。

Ex3~
  與河流湖泊地形有關的地名即多加有「叉」、「坑」、「港」、「井」、「泉」、「溪」、「洲」、「溝」、「窟」、「湧」、「潭」等字。

Ex4~
  按河道曲流地形命名為「月眉」、「灣潭」、「曲尺」等。

Ex5~
  依象形而命名者,有「鳳山」、「風鼻山」、「半屏山」、「虎頭山」等等

19.曲流與河階:

  立霧溪在長春祠前共作了3個90度的彎曲折轉,地形學上稱為「曲流」。

  曲流是河流加寬的方式,當河水碰到阻礙時便轉彎找出路,造成河道彎曲。彎曲的外側稱為「攻擊坡」,河水會不斷地掏挖坡腳,當岩壁下方被掏空承受不住時,便會造成崩坍、坡後退並使河流加寬;曲流內側稱為「堆積坡」,盛行堆積作用,當地殼持續抬升,河流繼續下切,「河階」地形便形成了。

  河階地形大多出現在天祥以西,因為這些地區的岩石屬於軟弱的片岩區,容易崩坍形成較開擴的河谷與寬廣的河床,河流下切侵蝕時部份被留下來成為河階地。而天祥以東則多為抗蝕力強的石灰岩與片麻岩區,形成陡直的崖壁與窄小的峽谷,河床不易留下沉積物,也就不會形成河階地形。河階地通常都是聚落、農耕休憩主要分怖點,例如太魯閣河口的富世聚落、砂卡礑、溪畔、合流、天祥、綠水與西寶河階。


20.峽灣地形:

  峽灣(FJORD)的形成,主要是冰河溶解流動,經年累月地切割下游谷地所致。一般而言,唯有在緯度較高,接近南北極一帶,形成的機會較大。

  世界上幾處比較有名的峽灣,多半分佈在挪威、智利、阿拉斯加、格陵蘭、冰島及紐西蘭南島一帶。由於形成原因特殊,峽灣景觀一般都非常迷人,非但兩岸山勢陡峭,而且處處都是流泉飛瀑,美不勝收。紐西蘭的米佛峽灣(MILFORD SOUND)及挪威的索格奈峽灣(SOGNEFJORD),伸入內陸的脊樑山脈,瀑布由高處筆直落下,望之有若白鍊孤懸,銀瓶倒瀉,行船其間任何人面對如是奇景,怕都忍不住要興起幾分念天地之悠悠的慨歎。

  峽灣地形形成的另一特質,是除水運之外,交通都極為不便,不但兩岸崇山峻嶺、層層相疊,外加腹地窄小、交通阻隔,發展極為困難。


21.海積地形:

海積地形則以細砂石礫混積而成的海灘為主。

〔海積地形〕
  由碎浪侵蝕下來的泥沙與岩屑,再經波浪、潮汐的搬運作用,在沿海適當地帶產生堆積,形成海積地形。


22.搶水地形(河川襲奪):

  低位河因側蝕或頭蝕作用,將高位河河水襲奪~

(1.)搶水河:指低位何,侵蝕作用使高位河河水改向,轉入低位河。
(2.)高位河,高位河上游被搶奪、河水改向,流入低位河。
(3.)斷頭河:高位河之下游,缺乏河水注入,形成斷頭河。
(4.)搶水彎:河流因搶水作用改向,轉折處形成近直角之不自然彎角。
(5.)河階:搶水河因流量增加,重新侵蝕作用,側蝕形成河階、下蝕形成峽谷。
回春作用:陸地隆起或海面下降,重新恢復侵蝕力、下蝕作用,地形重新進入幼年期。

所以說==>

河流搶水的原因是--
  在下方的低位河因側蝕或頭蝕作用搶了上方高位河的水(襲奪)。

河流流速變快的原因是--
  搶了上方高位河水的低位河,因為水量增加~變成了幼年期的河流哦!~侵蝕能力變強外(主要是下蝕),流速也變快了!

回春作用會產生的地形--
  因變成了幼年期,會形成急流瀑布、高山深谷等地形。


23.潟湖地形:

  「潟湖」也就是俗稱的內海,它是由沿海沙洲和凹入海岸所圍成的地區,潟湖內海的水為海水,它內外的水藉著沙洲的缺口互相流通,一般而言,潟湖內的水波浪較小,所以海浪、潮流所夾帶的泥沙會逐漸沉積在潟湖內。

  本省南部沿海較大的潟湖有台南七股潟湖與北門潟湖二處、屏東的大鵬灣等,七股潟湖位於七股溪與將軍溪之間,由頂頭額汕、網子寮汕和青山港汕所圍成的。北門潟湖位於八掌溪與將軍溪之間,由海汕洲、新北港汕所圍成,近來已有部分被開闢成漁塭。而大鵬灣因為東港溪和林邊溪自上游挾帶泥沙入海後,經海流季風的漂送所形成的砂嘴沈積地形,此砂嘴地形為由陸上延伸入海中所形成的一長條砂礫狹脊,而此砂嘴橫越海灣出口而將海灣全部封閉,因而形成大鵬灣潟湖地形。

  潟湖因環境特殊,水波平靜,浮游生物多,所以蘊藏著豐富的動植物生態,包括魚、貝、蚵、蝦、蟹、紅樹林、白鷺鷥、黑面琵鷺及許多鳥類、兩棲類生活於此,此地居民更在潟湖中圍地養殖文蛤、蚵;定置網捕魚,漁獲豐富,它是居民生活的重心,賴以維生的所在。

  有幸來此一遊,到處可見壯觀的沙洲、沙灘,遼闊的淺灘沼澤區,潟湖中成排林立的蚵架,散至各地的蚵殼。沙洲、潟湖、漁塭、鹽田、蚵架、白鷺鷥交構出一幅安逸純樸的海濱景象,流連忘返。


24.湖泊地形:

  地球的陸地,一般可分為水平地形和垂直地形;水平地形中,積蓄在陸地深坑處的水,就形成湖泊地形。從水的味道,可分淡水湖泊與鹹水湖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加入

本版積分規則

手機版|Archiver|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GMT+8, 25/11/2024 11:45 PM , Processed in 0.0131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