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標題: 精靈資料上有粒紅星代表咩意思? [打印本頁]

作者: yiuck0831    時間: 31/12/2007 05:09 AM
標題: 精靈資料上有粒紅星代表咩意思?
我o係214號路かくれいずみヘのみち見到隻一出場會閃o既ゴルダック(Golduck)高超鴨
於是收服左佢 ... 之後發現精靈資料上有粒紅星
代表咩意思?

thx ..
作者: fish    時間: 31/12/2007 05:55 AM
原帖由 yiuck0831 於 31/12/2007 05:09 AM 發表
我o係214號路かくれいずみヘのみち見到隻一出場會閃o既ゴルダック(Golduck)高超鴨
於是收服左佢 ... 之後發現精靈資料 ...


意指閃光精靈而已....沒甚麼特別
作者: Eypon    時間: 31/12/2007 03:42 PM
那要恭喜樓主:你遇到色遺精靈了
好好養佢吧
作者: yiuck0831    時間: 31/12/2007 06:08 PM
原帖由 ∞-JUSTICE 於 31/12/2007 03:42 PM 發表
那要恭喜樓主:你遇到色遺精靈了
好好養佢吧

請問色遺精靈是什麼意思
能力值會較高?
THX ..
作者: lly    時間: 31/12/2007 06:34 PM
原帖由 yiuck0831 於 31/12/2007 06:08 PM 發表

請問色遺精靈是什麼意思
能力值會較高?
THX ..


閃光pm比較難遇見, 所以閃光精靈是比較珍貴的...
但能力未必比普通的pm高, 因為pm的個體值, 努力值, 性格等會影響能力值...
作者: Mathew(forever)    時間: 31/12/2007 07:29 PM
pm旁的星是代表pm是閃光
作者: =笨小華=    時間: 31/12/2007 09:30 PM
下~~~我之前見過~唔知係咩~所以K.O佢~~......
作者: Mathew(forever)    時間: 31/12/2007 10:18 PM
原帖由 =笨小華= 於 2007-12-31 09:30 PM 發表
下~~~我之前見過~唔知係咩~所以K.O佢~~......

=0=
閃光pm是極稀有的
作者: [GD]ricky    時間: 31/12/2007 10:30 PM
原帖由 Mathew(forever) 於 31/12/2007 10:18 PM 發表

=0=
閃光pm是極稀有的


可是,能力好像一樣的吧
作者: 超熱血球兒    時間: 2/1/2008 08:06 PM
原帖由 ricky2413 於 31/12/2007 10:30 PM 發表


可是,能力好像一樣的吧


沒錯,個人認為樣子比原本的古怪。
作者: Eypon    時間: 3/1/2008 01:16 AM
原帖由 超熱血球兒 於 2/1/2008 08:06 PM 發表


沒錯,個人認為樣子比原本的古怪。

部份pm色遺既樣型好多的=口=
首選惡鯊...粉紫色的
作者: grand93523    時間: 3/1/2008 01:47 AM
閃光pm比一般pm難遇
好像是只有8192  /  1既機會係閃光pm
其實閃光pm都係比原色好睇(個人認為大部份係)
又有多個出場效果
加埋精靈球貼紙更加好睇
作者: kaisky    時間: 4/1/2008 07:47 PM
我和332的緣份...在緣寶石又有隻閃光,珍珠版又有....(我寧願要隻普通既拉帝歐斯好過) 囧~
作者: 野草孖    時間: 7/1/2008 05:14 PM
拎隻色遺pm去生蛋~~有冇機會遺傳色遺0.0
作者: [UP]Insulator    時間: 7/1/2008 08:45 PM
原帖由 野草孖 於 7/1/2008 05:14 PM 發表
拎隻色遺pm去生蛋~~有冇機會遺傳色遺0.0




不過機會率一樣..又係可憐的 1/8192
作者: cyrun_ncp827    時間: 16/1/2008 01:05 PM
原帖由 grand93523 於 3/1/2008 01:47 AM 發表
閃光pm比一般pm難遇
好像是只有8192  /  1既機會係閃光pm
其實閃光pm都係比原色好睇(個人認為大部份係)
又有多個出場效果
加埋精靈球貼紙更加好睇

係1/8192呀...
你咁講會變左8192倍=v=
作者: KERO79539    時間: 17/1/2008 10:27 PM
我有一次去朋友HOME
之後佢用火係
點知佢隻火椎雞係閃光
超GD




歡迎光臨 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https://proxy.archiver.hkpnve.pokebeacon.com/)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