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標題: [轉]毛澤東評隆中對 [打印本頁]

作者: Stefan    時間: 8/12/2005 10:32 PM
標題: [轉]毛澤東評隆中對
《古文辭類纂》中收有北宋兵法學人蘇洵《權書‧項籍》一文,此文評述

項羽用兵百戰百勝,但其“慮之不長,量之不大”,不能把戰略重點放在

咸陽以制天下,雖勝猶敗,最終導致垓下之亡;並由此談到三國時期諸葛

亮在戰略上的重大失誤,“諸葛孔明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

且彼未嘗見大險也,彼以為劍門者,可以不亡也。吾嘗觀蜀之險,其守不

可出,其出不可繼,兢兢而自安猶且不給,而何足以制中原哉?……今夫

富人必居四通五達之都,使其財帛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

丈夫者,得一金櫝而藏諸家,拒戶而守之,嗚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

。大盜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認為諸葛亮把戰略重點放在

益州(今四川及雲南、貴州部分地區)難以進取天下,是戰略上的失策。

毛澤東讀此評點到,“其始誤于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

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從評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不

僅贊同蘇洵對諸葛亮戰略失誤的批評,而且認為造成蜀漢滅亡的原因就是

諸葛亮的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未出茅廬之時向劉備提出的謀取天下、復興漢室的戰略建

議。諸葛亮指出,自董卓專斷朝政以來,豪強蜂起,爭雄天下。曹操戰勝

袁紹,擁兵百萬,挾天子以令諸侯,暫不可與之爭鋒;孫權佔據江東,歷

下可以圖謀的地方只有荊州、益州兩地,將軍可在此建立根據地,安撫夷

戎,修明政治。一旦天下有變,可命一上將率荊州之軍向宛、洛進軍,將

軍可親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如此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從隆中對中可

以看出諸葛亮為劉備策劃的戰略目標是恢復漢室,統一天下。具體步驟分

兩步走,第一步是佔據荊州、益州,建立根據地;第二步是兵分兩路,進

取中原。



隆中對為劉備集團最初尋找立足點、建立根據地起到了積極作用,因而也

對三國時期的戰略走勢產生重大影響。但是,由於隆中對在戰略策劃上存

有內在的缺陷也束縛了劉備集團的發展,造成蜀漢政權短命。以中國兵法

理論分析,隆中對的戰略失誤主要體現下三個方面︰

一是戰略思想失略。“不戰而屈人之兵”是中國兵法的思想境界。《孫子

兵法》指出,“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

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鈍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摒棄戰爭、確保周全、雙贏共惠是最高的戰略準則,興兵作戰、攻城掠地

、拼得你死我活是戰略上的下策。《尉繚子》還指出,“戰再勝,當一敗

。”在戰場上取得了兩次勝利其損失相當於打了一次敗仗。因此強調百戰

百勝不算高明,不戰而勝才算高明。隆中對的主導思想是“先戰而後求勝

”,把劉備集團引導到豪強爭戰的漩渦之中,不得不進行無休止的爭戰,

在爭戰中尋求勝利,這是隆中對在戰略思想上的失策。



二是戰略選擇不利。中國兵法認為自然地理條件是戰略上的重要原素之一

,只有佔據有利的戰略地域,充分利用地形地利條件才能保全戰爭的勝利

。《孫子兵法》指出,“料敵制勝,計險隘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

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強調戰略指導者要根據敵我強弱情勢

,選擇有利的戰略地域,利用地形地利條件做出正確的決策,遠途作戰後

續不接難以取勝,有的地域得而不利、得而難守就不要爭取。隆中對指導

劉備集團謀取的戰略地域是荊州和益州。荊州是戰略上的必爭之地,也即

是一個是非之地,劉備佔據荊州之後導致劉備集團在戰略上始終處於被動

局面,最終得而又失,損兵折將;益州地處邊遠,地勢易進難出,不足以

制天下。諸葛亮從益州興兵,六次出征六次皆失,自然地理條件是其失敗

的客觀原素之一。



三是戰略措施不力。戰爭是以綜合實力相競技的事情,綜合實力強的必定

戰勝綜合實力弱的。“戰者,以形相勝者也”。因此,中國兵法強調集中

兵力,以兵力集中之勢,戰勝兵力分散之敵。為使弱勢變為相對的強勢,

要掌握戰爭中的主控權,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使敵人的兵力相對分

散,我方兵力相對集中,以集中兵力各個殲滅分散之敵。隆中對指出,天

下有變則一路出秦川,一路走宛、洛,分路合擊,並取天下。出秦川是走

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老路,走宛城、洛陽是襲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漢室的成

算。歷史上劉備在佔據荊州之後又西取益州,荊州由關羽駐守;佔據成都

之後,諸葛亮又進軍漢中。這即是毛澤東評說的“關羽、劉備、諸葛亮三

分兵力”。三分兵力使本已弱勢的蜀漢政權兵力不得集中,國勢分散,戰

而無功,最終滅亡。



劉備得孔明,促使其避實擊虛佔據天下一隅,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這裡

有隆中對的積極原素,但更重要的原素是當時的歷史大勢使然。可以看出

,隆中對缺少中國文化的底蘊和兵法思想的淵源,不是一個很好的戰略策

劃,諸葛亮也不是一個高明的戰略家。誠可謂隆中對有對無策,諸葛亮有

孔無明。它較同時代郭嘉進言曹操的十勝論相差甚遠。對於諸葛亮戰略上

的失誤,當時的人就已經有所認識。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曾說,“亮志大

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

矣。”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

變將略,非其所長歟﹗”北宋時期的兵法博士何去非也指出,“孔明有立

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有合眾之仁,而無用眾之智。”這些都是非常中

肯的評價。毛澤東把劉備集團失敗的原因歸結到隆中對身上,一語中的,

道前人所未道,獨步古今。我們批評諸葛亮在戰略上的失誤,並不是否定

他在歷史上的貢獻,而是以此探討治亂興亡中的道理。諸葛亮戰略上的失

誤與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關係。諸葛亮讀書不求甚解,未出茅廬即受到劉

備的禮遇和器重,少年得志,獨上高樓,沒有經歷過大的人生磨難,沒有

對中國兵法不同層面的思想融會貫通,把握精髓。他告訴劉備走上劉邦、

劉秀的老路就能復興漢室、取得天下,真乃千古笑談。中國兵法思想層面

多、意境深,不同層面的思想在某些方面的表述是矛盾的,但整體是一致

的。只有在人生曲折磨難的礪進中日積月累,才能領悟到中國兵法思想的

意境和精髓。毛澤東也正是在人生的磨難中重視中國兵法的。



隆中對原文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來,天下豪傑並起。
曹操勢不及袁紹,而竟能克紹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
是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可棄乎?

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國,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
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
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壼漿以迎將軍者乎?
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隆中對中說的拿下荊益兩州沒有錯,當時可拿的也只有這兩個了=.=

其實隆中對的最大問題是把吳國當成一個絕不背叛盟友的傢伙......
魯肅時還不會有問題,但呂蒙一上場就糟了...
而且吳國可沒有劉備那想理想和蜀漢的陸軍(吳國只是強在水戰),北伐時的兩路夾攻通常都是吳國很快就就退了......

老實說,劉備當時有能力談什麼"不戰而屈人之兵"嗎?=.=




歡迎光臨 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https://proxy.archiver.hkpnve.pokebeacon.com/)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