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標題: 飛鏢射彗星 天文大「撞」觀 [打印本頁]

作者: NTjames    時間: 6/7/2005 05:13 PM
標題: 飛鏢射彗星 天文大「撞」觀
美國太空總署耗資3億3300萬元打造「深度撞擊號」(Deep Impact)撞擊「坦普一號」彗星 (Comet Temple 1)計畫,美西時間3日晚間10時52分成功撞擊彗星核,人類史上首例「砲轟」彗星太空實驗宣告成功,不僅美國科學天文界鼓舞,全球20個國家、60處天文台也動用精密儀器,一同紀錄並見證這個歷史性畫面。
全球引頸企盼的「深度撞擊號」撞擊坦普彗星計畫,在美國國慶日前夕成功施放,撞擊器不偏不倚擊中彗星核,撞擊時就如預計產生猶如足球場般大坑洞,瞬間被高溫熔化蒸發的物質產生節日般焰火般的絢麗景象,所濺射出的大量塵埃氣體物質使坦普一號彗星熠熠生輝,輝映在廣闊、無涯的外太空,無疑是美國國慶日最好的禮物。

為了掌握到這個歷史性的畫面,美國太空總署運用最精細的設備,架設多台紅外線攝影機、照相機於撞擊器上,分秒掌握畫面,並傳回地球,讓全球關心此事的民眾能夠利用美國太空總署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專屬網路直播、電視台播放全球同步目睹撞擊實況,撞擊成功的消息傳到噴射推進實驗室內,堅守崗位的科學家一陣歡呼鼓掌,大家互相擁抱、擊掌祝賀。

「深度撞擊號」是在今年1月12日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 (Cape Canaveral)空軍基地發射,與距離地球1億3200億公里處的坦普一號彗星以時速2萬3000哩相撞。

重達820磅、由電池推進的撞擊器,在2日晚間11時07分成功與母船分離後,噴射推進實驗室表示,撞擊器和「深度撞擊號」之間無線電通訊正常,之後,撞擊器則飛往彗星朝向著陽光的那一面,在碰撞前的兩個小時,撞擊器轉向自動導航,選定距離彗星五千哩處為最佳撞擊位置,美西時間3日晚間10時52分,以每小時2萬3000哩的時速猛撞坦普彗星,足足有13分鐘拍下實況,並傳回地球。

在撞擊後的15分鐘,「深度撞擊號」最接近彗核,兩者只相距310哩,母船立即停止拍攝,開動防塵罩以抵擋揚塵,從八千公里外的安全觀測點降至五百公里的低空,掠過彗星,在15分鐘內用高辨識率的相機繼續拍攝撞擊後的全景。

科學家相信,這次計畫將解開太陽系起源之謎,由於彗星含有來自太陽系最偏遠、最寒冷地區的冰、氣體和塵埃,是約45億年前形成太陽系的殘存物,含有最原始太空物質,生命之謎有望解答。
===============================================
上海天文臺成功採集撞擊後坦普爾一號彗星圖像
===============================================
新華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王蔚 魏玉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光學天文聯合開放實驗室佘山基地,4日晚成功觀測並採集到撞擊後的坦普爾一號彗星圖像。

    上海天文臺佘山基地從6月23日開始利用目前國內第二大、直徑1.56米的天文望遠鏡對坦普爾一號彗星進行追蹤觀測。佘山基地主任陶雋告訴記者:“透過撞擊前後拍攝到的圖像對比和彗星形狀的變化,我們成功定位了撞擊後的坦普爾一號彗星。從今晚拍攝到的圖像可以看出,彗星的位置跟此前預報的變化不大,亮度比3日觀測的增加了1.7等(相當於亮度增加了5倍)。

    陶雋介紹說:“在接下來的10天裏,上海天文臺佘山基地將繼續追蹤坦普爾一號彗星的變化,並對拍攝到的圖像進行分析研究。”

    上海市天文學會秘書長、上海天文臺佘山天文觀測站站長林清博士認為,“深度撞擊”坦普爾一號彗星是人類探索宇宙過程中的一個突破,全世界科學家都很關心。儘管這次探測活動是由美國主導的,但是它的研究成果將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動人類對宇宙的探索與研究。(完)
===============================================
“深度撞擊”再掀上海市民天文熱
===============================================
   新華網上海7月4日電(記者王蔚、魏玉棟)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佘山觀測站科普主管湯海明4日這天特別繁忙,他冒著38攝氏度的高溫,白天就在天文臺觀測站最高處的山頂上架起了早已準備好的電子探測器(CCD),為的是當天入夜後連接上電腦裏提前製作的電子星圖,對“深度撞擊”後的坦普爾一號彗星進行觀測和圖像採集,以滿足眾多天文愛好者的需求。

    人類首次“炮轟”坦普爾一號彗星,此舉在上海天文愛好者中引起巨大反響。湯海明告訴記者,上海天文臺和天文學會牽頭成立的網站“上海網上天文臺”,上萬名天文愛好者半個月前就開始熱議此次空間科考活動,並開闢論壇進行討論。僅4日上午他就接到十幾個諮詢電話,其中包括很多來自其他省市、甚至國外網友的諮詢。

    湯海明說,此次“深度撞擊”與坦普爾一號彗星的實際接觸,其科研意義大於科普意義,引發了天文愛好者對“彗星”的認識和把脈。人類對彗星的了解是非常有限的,彗星表面是很瀰漫的,平時想觀測清楚十分困難。彗星到底是什麼樣子?構成、形態是什麼?自己的器材能不能觀測到彗星?這些問題大家都非常關心。此外,網友對於此次彗星探測的科技、軍事意義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佘山天文觀測站建成於1900年,百年前曾擁有“遠東第一鏡”和參加過國際經度聯測的子午儀。(完)
作者: NTjames    時間: 6/7/2005 05:14 PM
標題: 62.5萬天文迷 姓名留彗星++天文學家:坦普爾一號彗星彗核是一個袖珍星球
深擊號成功完成任務,還將「人類訊息」送進坦佩爾一號彗星。


上萬名華人登錄
因撞擊器帶著登錄全球62.5萬天文迷名字的光碟升空,當它撞向彗星剎那,這片光碟也進入彗星內部,永留在距離地球1.34億公里的坦佩爾一號。
深擊計劃對一般人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它不是專屬於科學家的太空任務。
NASA在2003年5月到2004年1月間,曾於官方網站「深入撞擊」網頁,舉行「送你的名字上彗星!」(Send Your Name to a Comet!)活動。參加者只要鍵入姓名,NASA網站就會自動顯示參加者的紀念證書。據NASA統計,全球共62.5萬名天文迷登錄,其中包括兩岸三地的上萬名華人。
==================================================
    新華網南京7月5日電(記者蔡玉高)5日下午,美國宇航局公佈了最新的4張坦普爾一號彗星的彗核照片,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王思潮研究員經初步分析後表示,該彗星彗核是一個袖珍星球。

    王思潮介紹,根據照片分析,坦普爾一號彗星彗核長約14公里、寬約5公里,與直徑3000多公里的月球相比,顯然要小得多。然而,和很多天體一樣,它同樣有大大小小的環形山、綿延3-4公里的山脈、長條形的平原等,還有直徑約三公里的盆地。

    王思潮說,這個彗核上面的環形山有的是邊緣比較模糊的環形山,有的卻是輪廓鮮明、較年輕的環形山。直徑超過1公里的環形山的存在,說明彗核曾經遭受過比這次“深度撞擊”強烈得多的打擊。這種打擊可能來自一顆大小為20層樓的小行星。這些環形山的存在還表明坦普爾一號彗星彗核的內部結構比一些天文學家原來估計的要堅固。

    坦普爾一號彗星彗核的顏色也是公眾比較關心的話題。王思潮說,坦普爾一號彗星彗核上的顏色並不均衡,一片近10平方公里的高原呈現為黑灰色,另外一片近10平方公里的盆地呈現灰色。這表明兩地區各自的成分可能有所不同。

    王思潮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散佈在大盆地中有不少神秘的白色和灰白色斑狀物和條狀物,有的長達數百米。這些白色物質看上去與地球上的雪相似,但該彗星彗核是在太陽系近似真空的環境下運動的,且已飛近太陽,如果是雪物質,應該比較容易昇華為氣體,難以較長時間保存在彗核表面。

    王思潮提醒,撞擊成功後,澳大利亞的兩名天文愛好者和巴西的一位天文愛好者,都用望遠鏡觀測到了坦普爾一號彗星,但由於天氣條件所限,4日晚我國的天文愛好者卻只能望天而嘆,但公眾千萬不要氣餒,9日以前,仍有機會進行觀測。觀測時最好選用口徑大於20釐米的望遠鏡,同時要求良好的天氣條件。(完)
作者: <3~CathY    時間: 12/7/2005 07:30 PM
圖片




歡迎光臨 香港寵物小精靈村落 論壇 (https://proxy.archiver.hkpnve.pokebeacon.com/)Powered by Discuz! X3.2